济南元培教育
136****8189

扫码拨号

当前位置: 首页 知识资料 济南新高考选科指导:是否一对一及如何选对方向

济南新高考选科指导:是否一对一及如何选对方向

2025-09-01

济南的高中生现在最怕啥?不是月考最后一道数学题算不出来,是选科——毕竟选对了,高三复习是“顺着劲儿往上爬”;选错了,可能要一边补弱科一边骂自己“当初咋想的”。但选科也不是“闭着眼扔硬币”,济南的学校、机构早给搭了各种“梯子”,一对一只是其中一种,其实还有更贴学生日常的办法。

先说说最常接触的“班级指导”——不是开大会念文件,是班主任捧着你最近三次月考的成绩表坐在你旁边唠:“你数学上次考120,物理95,选物理+化学以后能报计算机;但你历史也能考85,要是想报师范,历史+政治更稳。”有时候老师还会拿隔壁班的例子当“活教材”:“上届有个学生选了生物没选化学,想报医科大学,结果人家要求‘物理+化学’,最后只能改报护理,哭了半节课。”这种“点对点”的念叨,比听大课管用十倍——毕竟老师天天盯着你上课,比谁都清楚你“哪根筋儿顺”。

然后是学校的“集体指导”——去年济南中学唐冶校区高一第一次选科调查,副校长搬着笔记本电脑坐在讲台上,教导处副主任举着一摞“近两年高考数据单”边翻边念:“去年选物理+化学的学生,90%能报工科专业;选历史的,60%走了师范或文科类。”连“选科后能不能改”“改科要找哪个老师签字”都讲得明明白白,台下有学生举着手喊:“老师,我物理不好但想报计算机咋办?”副校长直接拍着桌子说:“那你得赶紧补物理,不然就算选了,高三做力学题得熬到凌晨两点!”

至于“一对一指导”,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——要是你成绩稳定、目标明确,跟老师唠两句就够;但要是你“啥都喜欢又啥都不确定”,比如想走艺术但不知道选啥科,或者想报高职但怕考不上,找个靠谱的机构也行。不过得先问清楚:有没有正规资质?是不是真的了解济南的高校要求?别光听“包录取”的话,得看“能不能帮你把选科和升学连起来”——毕竟选科不是“选完就完了”,得“选得下去、走得通”。

其实选科的核心就一句话:“别选‘别人说的好专业’,选‘你自己能扛住的’。”首先得看兴趣——你要是看见物理题就头疼,就算别人说“物理好报专业”也别选,不然高三每天熬夜做力学题,哭都没地儿哭;再看成绩——你数学考120,物理考70,那选数学相关的专业肯定比硬选物理强;还有性格——你要是爱较真儿、喜欢拆家里的电风扇,选物理+化学没问题;要是爱琢磨“古人写诗词时的心情”、写作文总拿50分,选历史+政治更舒服。

还有个最容易忘的点:高校的招生要求。比如济南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,去年在山东明确要求“物理+化学”——我邻居家孩子去年想报,没选化学,直接被筛了;济南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,虽说对选科没那么严,但要是选了物理,面试的时候老师肯定多看你两眼,毕竟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吃香。所以选科前,一定得翻一遍心仪大学的招生章程——别等报志愿的时候才发现“不符合要求”,那时候哭都来不及。

选完科更愁的是“接下来咋走”——比如你选了物理+化学想冲济南大学计算机,却不知道实验室里到底学啥;或者想走艺术,连“艺术高考要考啥即兴评述”都不清楚。这时候济南元培教育的“高校串门儿”活动就像“及时雨”——上回他们带学生去济南大学计算机实验室,有个学生摸着服务器问:“这玩意儿真能编游戏?”老师直接打开代码界面演示;去济南职业学院的机电实训基地,师傅拿着个小零件说:“你们以后要拧的螺丝,得比这还细三倍,手稳比啥都强。”这些“看得见摸得着”的东西,比上课讲十分钟“专业前景”管用多了。

要是你想走高职类专业,比如济南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,元培的“高职综评冲刺班”更贴需求——不是光讲文化课,是找济南职业学院的老师来当评委,模拟面试的时候问:“你为什么选机电?”“你拧过螺丝吗?”有个学生一开始支支吾吾说“我喜欢拆东西”,练了三回居然能掰着手指头讲:“我小时候拆过家里的电风扇,知道电机是怎么转的,上次帮我爸修台灯,还换了个电容。”——这就是针对性训练的好处:把“模糊的兴趣”变成“能说出口的优势”。

最让人放心的是,元培有正规运营资质,还跟学生一对一签升学协议——去年我朋友家孩子报了“高职单招专项培训”,最后真的考上济南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,现在天天在实验室拆机器,比高中上课还带劲。用他的话说:“选科是‘选方向’,元培是‘帮你把方向踩实’——比如我选了物理,他们就教我怎么练春季高考的技能题,怎么应对面试,连‘进考场要先鞠躬’这种细节都提醒。”

其实选科这事儿,说难也难——要考虑兴趣、成绩、性格,还要翻高校章程;说简单也简单——跟着学校的指导走,多跟老师唠两句,实在不行找个能“帮你落地”的机构。选对科只是第一步,找到“选科和升学之间的桥”才是关键——毕竟选科不是“终点”,是“起点”,得让这个“起点”帮你往目标里“扎”,才不算白选。就像济南中学唐冶校区的副校长说的:“选科不是‘选一次’,是‘选一条能走下去的路’——路对了,再远都能到。”